“文化IP+旅游场景”让文旅消费变得可观可感可玩
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,场景j9精彩的让文舞蹈展演吸引众人观看。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
第二十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文博会”)日前在深圳开幕,费变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展会亮点。观可感主会场特设文旅融合·文化消费展(15号馆),文化玩展览面积约2万平方米,旅游旅消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场景展团纷纷在这里亮出“绝活”。
近年来,让文文化产业加速发展,费变一方面,观可感以开放包容的文化玩姿态与旅游业双向赋能,带动消费业态、旅游旅消场景迭代升级;另一方面,场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,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、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,为产品赋予更多文化价值。j9在广东,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赋能乡村旅游及品牌建设,助力多地推进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。
AR伴手礼展现哈尔滨美景
今年以来,各地文旅融合进一步加深,“文化IP+旅游场景”的结合,加快带动消费业态迭代、激活城市消费潜力。
在珠海展区,“东主有礼”展台陈列的特色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关注。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珠海品牌,将文创作为连接粤港澳文化的桥梁。工作人员介绍,他们推出的以港珠澳大桥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很受欢迎。
黑龙江展区则带来浓浓的哈尔滨风情,一批酷炫的AR伴手礼备受青睐——产品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冰箱贴,但实际能通过手机程序交互,呈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、圣·索菲亚教堂等景点的风貌。产品制造商龙粤(黑龙江)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深圳本土企业,通过与科技、艺术、文化等元素结合,他们将文创产品变得可观、可感、可玩,更具吸引力。
电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热播让不少市民燃起了在大草原策马驰骋的向往。本届文博会首次引入马文化、马产业展览,在深湾国际马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,模拟骑马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体验。“‘马匹’身上有很多传感器,主要通过液压传感来带动‘马匹’运动,模仿真实马匹的不同步伐。”深圳市马术协会主任谭维介绍。
一批“网红城市”持续涌现,在激活文旅消费需求的同时,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。本届文博会上,山东展区热度不减,不仅带来了淄博烧烤、德州扒鸡等齐鲁美食,还组织了“黄河大集”供观众体验。
AI技术催生文旅新场景
位于10号展区的“来画科技”人头攒动,一个巴掌大的圆形吸盘吸引了不少目光。来画AI迷你翻译机是该公司刚推出的产品,用户下载翻译机管家APP后,将硬件吸盘吸附于手机背面,就能实现实时翻译和同声传译等功能。
“这是我们展位卖得最好的产品,开幕两天已经成交几百单。”来画科技董事程祥涛介绍,这款翻译机支持多达120种语言,无论是跨国商务洽谈,还是出国旅游日常沟通,都能无障碍与外国人交谈。“这也是我们运用AI技术激活文旅IP的实践,目前不少文旅部门都在关注,用户也反馈翻译效果很好。”
在数字化、人工智能的加持下,“文化+科技”不断催生出新技术、新场景、新业态。
戴上VR眼镜就能实现“穿越时空”,跟随唐代名士翟奉达,一起感受在敦煌造窟的美好与艰辛。在丝路视觉展位,不少观众排队感受VR带来的突破时空限制的美妙。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视觉科技与应用领域的企业之一,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10年参加文博会。
“没有时间去敦煌,在深圳就能感受敦煌壁画带来的震撼。”参展观众陈小姐感受颇深,“体验过程中像是穿越了时空,参加了一趟与古迹的对话之旅”。
在本届文博会上,深圳雷曼光电科技带来了一款明星产品——Micro LED超高清家庭巨幕墙,该产品除了可以作为电视墙、背景墙、电影墙、娱乐墙,还能化身艺术墙、风景墙和交互墙等。“通过切换不同的视频内容,在家中就能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景,还能随时变换春夏秋冬等季节。”公司负责人介绍。
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认为,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正经历转型与重塑,文化消费展现巨大发展潜力。如今,广东各类文化科技产业园区有近1000家,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,不仅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能级,还为千行百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持续注入动能。
以文旅产业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
非遗现场展演、旅游资源推介、线上助农直播……文博会现场,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专门设置了“文旅产业助力‘百千万工程’”展区,展现广东大力推动岭南文化“双创”服务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成果成效。
走进展区,显眼位置上摆放着一系列魔芋类食品:红烧牛肉魔芋面、魔芋茶咖……它们都来自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——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。
近年来,水头镇魔芋产业在培育种植、产品研发、加工制造、终端销售等领域均迎来突破性进展。从农产品变成“明星单品”,魔芋产业的升级离不开文化、技术的加持。展台负责人、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员王易说,他们通过找准魔芋市场“触点”,推出了一系列魔芋预制产品,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。
如今,魔芋已成为水头镇的特色IP。2023年,水头镇魔芋种植面积已达近万亩,魔芋产业首年产值过亿元。
农产品的创新升级,正在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。梅州、茂名等地也致力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。梅州持续打响梅州柚、嘉应茶、客都米等“梅字号”农业品牌,收益、影响力逐年提升;茂名则依托信宜三华李,打造IP化产业全链条,白石镇三华李度假区、钱排镇“中国李乡·山水双合”“李花谷”等文旅项目,农旅融合、景村共融,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提供重要支撑。
越来越多企业也以自身优势带动产业融合、赋能乡村品牌打造。此次参展的深圳“非遗生活”品牌,就带来了非遗工坊、农副产品两大板块的特色产品。
近年来,该品牌创新打造非遗工坊模式,通过系统化的工坊改建、产品提升、品牌打造等,解决作坊小、散、薄等普遍问题。同时,利用“产训结合”,提升手工艺人、绣娘收入,让非遗瑰宝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。
南方日报记者 叶绮涵 郜小平 许懿 宾红霞 昌道励
- ·清明节假期出行,公安部这份交通安全提示请查收→
- ·梅州5所学校上榜!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“最美阅读空间”名单公布
- ·你需“药”我来帮!梅州各地开展“守望相助·余药共享”行动
- ·展信笺 诉深情 寄相思——2022年“嘉言懿行 书功竹帛”家书颁奖暨展览活动侧记
- ·南农晨读丨客家古韵
- ·创事业、做志愿…退役军人牟彪:“部队经历是我永远的财富!”
- ·12月19日起,梅州医保个人账户可代缴父母、配偶、子女城乡居民医保
- ·约么?2022“梅马”云开跑!附报名方式
- ·举报有奖金!应急管理部公布4起安全生产举报案例
- ·荷树园电厂5号机组获2021年度“标杆机组”称号
- ·梅州组织开展元旦假期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:宣传文明理念 倡导文明出游
- ·梅州平远梅畲村上榜!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优质项目名单公布
- ·启市大吉!往年该养甚么鱼甚么虾?
- ·第三届“梅州市文明家庭”谢瑞珠家庭:传家风扬美德 奏响幸福之歌
- ·荷树园电厂5号机组获2021年度“标杆机组”称号
- ·元旦假期第一天,梅州人都去哪了?
- ·清远十家农业企业取患上“农业突出贡献企业”声誉
- ·提供岗位约1500个!梅州举行2022年度退役军人暨军嫂专场招聘会
- ·11月份梅州市进出口环比增长35.9%
- ·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上周股价全部下跌!宝新能源跌幅和振幅最小,ST广珠换手率最低
- ·未来一周梅州天气平稳,暖阳当空!宜:踏青、干农活...
- ·助力全市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!梅州举办田径教练员培训班
- ·速看!今起至12月31号,梅州这里可以接种HPV疫苗
- ·提供岗位约1500个!梅州举行2022年度退役军人暨军嫂专场招聘会
- ·抖音话题流量超5000万!广东“百万万工程”农技达人强势出圈
- ·今冬首场雾凇来了!今天,梅州开启“仙境模式”→